2024年3月11日 星期一

地震與淨零碳排

淨零碳排的目標之下,是否可以藉由地震提供我們乾淨的能源 ?

位於地震活動頻繁的臺灣,是否能夠捕捉地震所釋放的能量並儲存起來 ?

速度型地震儀的感測器是利用磁鐵通過線圈產生電流的原理,藉由量測輸出此電流的電壓的大小,反映出地震動的強弱。

通常會有一個類比轉換成數位訊號的機器,將此電壓轉換成數位資料。

若此機器在轉換的過程中也順便將電流儲存起來,並放入充電電池裡面,是否就有機會達成前述構想。

若是能將此蒐集到的電能,再回饋給地震儀,提供運作時所需的電能,如此是否也是一種能源循環的概念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是否可以利用 IOT 技術和設備,設計一套展示機構,驗證前述構想是否可行。

速度型地震儀 * 1

電線 * n

蒐集電能的裝置 * 1

儲存電能的裝置 * 1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ChatGPT 針對 "捕捉地震所釋放的能量並儲存起來" 這個構想的建議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2024年2月14日 星期三

氣象局升格為氣象署

From A to B

From Central Weather Bureau to Central Weather Administration

2023年9月15日中央氣象局升格為中央氣象署,經過一番宣傳,很多人已經慢慢習慣稱呼氣象署。今天突然發現,在一個國際期刊的註冊系統中也看到了Central Weather Administration這個選項了。



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

地震教育走廊

中央氣象署成立之後,地震測報中心在地震教育走廊上面也有新的氣象。今天是我們利用Raspberry Pico及微型地震儀所建構的展示系統上線之後,第一次用於外賓的參觀講解。在超過60吋的電視螢幕上展示手上地震儀的即時震波訊號,感覺既興奮又開心。再搭配利用Grafana開發出的波形與震度展示介面,呈現全臺灣的即時地震資料,突然驚覺我們已經讓現在的地震教育走廊跟以前很不一樣了。

從熟悉地震監測軟體(Earthworm與SeisComP),到自行開發展示介面(Grafana),進展到組裝地震儀器(Raspberry Pi)。整個自主發展的過程中,不僅節省採購經費,也因為更加熟悉軟硬體相關技術,能夠在未來系統開發上充分地獲得自主權與彈性,更重要的是整個過程都充滿樂趣。





2020年8月30日 星期日

10秒地震預警系統

 #10秒地震預警系統

2020年4月6日系統上線之後,有愈來愈多的實際案例證明了,在地震發生後10秒內發布警報是真的做得到的。

這是一條漫長的路。大約從2009年開始投入於地震預警系統開發,從一開始單一的程式,一路發展成一套系統。過程中將地震預警系統建立於開源的地震觀測系統Earthworm中,嘗試修改原有的地震P波偵測模組,再加入地震定位模組,與地震資訊發布模組。2014年系統正式上線,對3千多所中小學及部分政府單位提供即時地震警訊,運作至2020年4月6日前,都一直能提供定且可靠的地震警報,唯獨系統運算所需時間過長,平均而言地震發生後15秒才能發布警報。

近年來隨著地震觀測站數量由204個增加至466個,再加上新的地震定位演算法發展愈趨成熟,去年8月開始測試新版地震預警系統,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。今年4月6日,我們正式讓新系統上線,也看到幾個能在地震發生後10秒內發布警報的例子。

#這是一個多麼振奮人心的里程碑

未來,地震預警系統還有很多努力的方向:

1. 近震央區提供預警資訊。
2. 大地震後提供受災區餘震預警資訊。
3. 提高系統準確度。
4. 推廣地震警報應用。
5. 讓民眾認識地震警報的應用與其限制。

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

地震中心值班之新寢室開箱文

在地震中心值班,一直是一件神聖且重要的工作。從晚上6點到隔天早上8點,就靠我們守護全臺灣了,一旦發生任何顯著有感地震,我們都會以最快的速度,最正確的步驟將地震資訊傳送給防救災單位,也會第一時間提供給社會大眾。
值班的14個小時裡,橫跨了深夜,保持良好的體力是十分重要的。寢室環境的改善,有助於值班人員在漫長的值班期間得到充分的休息。長久以來,寢室都與24小時不停機的機房相鄰,低頻的噪音常常讓人無法好好休息。
今天終於我們的值班寢室搬家了,遠離了機房,但仍然在發布地震報告的辦公室裡,讓我們在休息的時候,一有地震發生,仍然能很快速地移動到發布地震的座位。
沒想到,我好幸運的再過幾個小時,就要成為新寢室的第一個試用人。
值班對我的意義隨著時間一直改變,早年剛進入氣象局時,覺得值班既新鮮又緊張。值班也是一段很完整的時間,讓我可以一口氣完成一些工作。說真的,當時我還蠻喜歡值班的。隨著年紀增長,經驗值增加,逐漸不再緊張,值班對我而言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,常常在值班時回憶這些年來在地震中心工作的總總情境,覺得時間真的過得很快。
再過幾天就要在地震中心邁入第15年了,看看週遭的環境,大部分都與我剛進來氣象局時不一樣了,今天陪伴我14年的寢室也搬家了,讓我特別地有感而發。這幾年地震中心真的有好多改變,不僅是硬體環境的改變,也有許多新的系統與新的服務上線。像是地震預警資訊的普及化,速報系統用了20多年的數據專線幾乎都停掉,地震類比紀錄器從全盛時期的4臺只剩下1臺在運作,地震震度分級也在今年修改。
看到地震波在螢幕上跑,看到自己寫的程式可以畫出地震波,看到自己架設的系統能讓地震資料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。這些總總,都是一直以來讓我覺得工作樂在其中的主要原因。
隨著時間的流逝,雖然週遭環境會改變,系統與服務會改變,但是希望當初的想法與感動可以不變,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。

機房內的地震類比記錄器已經不運作了,只剩下地震走廊那一臺。

舊的值班寢室,已經將床移除了,擺進了新的公文櫃,以後就變成檔案室了。

運作了20多年的數據專線幾乎都停掉了,只剩下少數幾條專線,供走廊的地震類比記錄器使用。地震速報系統已經完全不使用16位元的資料了。






值班中,有點愛睏了

Welcome

Da-Yi Chen (陳達毅)

Seismological Center, Central Weather Bureau

地震與淨零碳排

淨零碳排的目標之下,是否可以藉由地震提供我們乾淨的能源 ? 位於地震活動頻繁的臺灣, 是否能夠 捕捉地震所釋放的能量並儲存起來 ? 速度型地震儀的感測器是利用磁鐵通過線圈產生電流的原理,藉由量測輸出此電流的電壓的大小,反映出地震動的強弱。 通常會有一個類比轉換成數位訊號的機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