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射震測走時曲線學習指南(雙層水平構造,V₂ > V₁)
本頁包含:核心概念、判讀重點、公式步驟、完整範例與互動回歸計算器。貼上你的 Offset–Time 資料,指定擬合範圍,即可自動求 \(V_1,V_2,T_i,X_c,h_1\) 並顯示圖形。
小抄
\(\sin i_c=V_1/V_2\), \(\cos i_c=\sqrt{1-(V_1/V_2)^2}\);直達波:\(t=x/V_1\);折射波:\(t=T_i+x/V_2\);
\(X_c=\dfrac{T_i}{1/V_1-1/V_2}=\dfrac{2h_1V_2\cos i_c}{V_2-V_1}\);
\(h_1=\dfrac{X_c(V_2-V_1)}{2V_2\cos i_c}=\dfrac{T_iV_1V_2}{2\sqrt{V_2^2-V_1^2}}\)。
互動回歸計算器
貼上你的量測(兩欄 CSV/空白分隔或逗號分隔):x
(m)、t
(s)。可先用預設資料試跑。
可混合貼上,但擬合會依你的「索引範圍」選取(下方說明)。
直達波段
起始索引(含)
結束索引(不含)
折射波段
起始索引(含)
結束索引(不含)
點:資料;線:回歸。紅色虛線標示交越距離 \(X_c\)。
結果
操作提示:索引以貼上資料的行序為準(從 0 算起,空行與註解行會被忽略)。請讓直達波段選到「穿原點且線性」的前段資料;折射波段選「遠距離穩定線性」的資料。
典型雙層走時曲線要點
- 直達波:穿原點、較陡,斜率 \(1/V_1\)。
- 臨界折射波:自正時間截距 \(T_i\) 起、較平,斜率 \(1/V_2\)。
- 交越距離 \(X_c\):兩線交點的 x 座標。
實務應用(摘要)
工程地質:圈定土覆厚度與基岩起伏,支援地基設計。
水文地質:憑速度對比追蹤地下水位面起伏。
環境探勘:結合電法等方法判別掩埋場範圍與覆土完整性。
建議多方法聯合與鑽孔/試坑比對,降低非唯一性。
留言
張貼留言